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实现建交意义深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坚决支持越南人民抗击法国殖民者的民族解放战争。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法国追随美国出兵朝鲜。法国不承认新中国,而与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府继续保持“外交关系”。
1958年,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欧洲人的欧洲”之主张,并将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与美、英形成对抗,以便摆脱美国的控制。中国当时也受到美国的孤立、打压,所以坚决对抗美国。同时,中苏论战加剧,双方关系出现裂痕。中国的独立自主倾向与戴高乐的主张很合拍,中法之间的共同话题增多。
1963年8月中旬,戴高乐在爱丽舍宫召见其政治盟友埃德加·富尔,决定打开对华关系的大门。
8月20日,富尔到伯尔尼,秘密会见中国驻瑞士大使李清泉。富尔将访华意愿告诉李大使,并说此次访问将携带戴高乐授权其同中国领导人商谈法中关系的亲笔信。这是他第二次访问中国。
富尔是法国激进社会党人,同戴高乐将军关系密切,对中国一向友好,主张承认新中国,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月21日,富尔夫妇由香港经罗湖入境,乘火车从深圳到广州,我方特意为客人加挂了专列车厢,广州市市长设宴招待。 22日到达北京,富尔夫妇住进了钓鱼台国宾馆。富尔感觉到,中方理解了戴高乐的用意。
富尔首先向中方展示了戴高乐将军写给他的亲笔信件,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我再次重申我对你在下次旅行期间将和中国领导人进行接触的重视。由于我们最近的会谈,我能够向你清楚地指出:我为什么非常重视有关我们和这个伟大人民间各方面关系的问题,以及我是怎样重视这个问题的。请相信,我完全相信你将谈到和听到的一切。
这封信形式上是写给富尔的,而其内容却是给中国领导人看的。由于此次秘密谈判,是由法方主动提出进行的,为避免万一谈不出结果造成法方被动,精明的戴高乐在具体做法上特别小心、谨慎。
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同富尔先后在北京、上海进行了6次并不轻松的会谈。双方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但谈到建交时,在台湾问题上却出现了严重分歧,双方都表示不能冲破本方底线。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一向坚持的原则是,凡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先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富尔虽然表示,法国只承认一个中国,却希望中方不要坚持让法国先主动同台湾断交,希望中方不要强加给戴高乐使他“不愉快或者丢脸的条件”。
谈判陷入僵局,但是双方显然都表现出相当的诚意。为缓和谈判气氛,让双方考虑寻求解决难题的办法,精明的周恩来安排富尔夫妇去内蒙古、山西等地参观访问。
1963年10月31日,周恩来提出建交变通方案:一、法国政府向中方提出正式照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建议立即建交,互换大使。二、中国政府复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欢迎法国政府来照,并愿意立即建立中法之间的外交关系。三、中法双方相约同时发表上述照会,并且立即建立使馆、互派大使。方案报送中央,毛泽东批示“很好,照此办”。
新方案的要点是:不要求法国政府公开申明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不要求法方主动宣布同台湾断交,而以中方照会申明、法国默认的方式代替。富尔同意中方的新方案,只对默契的个别词句稍做了些修改。11月2日,毛主席接见富尔夫妇,标志着中法建交谈判取得了突破。(待续)(马保奉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