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市电子政务网站集群,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县 龙陵县 昌宁县
 首页  工会概况  工会要闻  政策法规  权益维护  劳模风采  组织宣传  专题栏目  下载中心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图片新闻>>正文

四川木匠的保山情缘

2018年07月24日 08:40  点击:[]

保山市委宣传部、博365体育在线、保山日报社联合开展2018年“建功新时代 保山劳动者风采”征文,聚焦一线职工,充分展示新时代保山广大劳动者风采,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实现保山跨越发展建功立业。今日特别关注:

“四川木匠”的保山情缘

他是政革开放后第一个闯进保山城的四川木匠,靠100块钱起家,成为第一个在保山开私人家具店和第一个私人买土地办家具厂的人,在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上见证了保山城40年间的巨大变迁。他说,我是改革开放不折不扣的受益人和见证者。感谢共产党,感谢改革开放,感谢新时代。

今年63岁的四川木匠杨玉泉怎么也没想到,因为40年前的这场改革,自己竟然成为了在保山城开创了“三个第一”的人。

“我只晓得,任何时候都饿不死手艺人!现在想起来,我的命运改变真的是与国家的改革分不开的。33年来,我见证了保山城的巨大变迁。” 1992年就举家将户口迁到保山、现在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到青华海绕两圈、操着一口川音的“保山人”杨玉泉深情地对笔者说。

一穷二白的四川木匠

杨玉泉1955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农村,家中兄弟姐妹6人,自己是老大。因为家庭条件所限,杨玉泉还没读完初中就走入社会为生活而奔波。

1972年,为减轻家庭负担吃饱肚子,16岁的杨玉泉经堂哥介绍到陕西宝鸡做木工学徒。为了能学好手艺,得到师父真传,学徒要在寒冬冰冷的水里给师父洗衣服,晚上还要给师父端洗脚水。师父教授技艺时,如果不认真听、看、练,学艺不精,就有挨打的可能。跟师父到处奔走做木活的日子里,常常和师父一起睡在路边厚厚的树叶堆里,有时走的路途比较偏僻,没有水,口渴难耐时只得喝自己的尿解渴……

杨玉泉在家具厂


“那个年代,想起来就想哭。”破例摆起“龙门阵”的杨玉泉眼眶湿润。“这些事情我很少跟人说起,人这一辈子都要经历一些事情,或许,这些经历也是我的一笔财富。”

往事只能回味,向前看才有出路。跟师父苦练技艺十个月后,杨玉泉出师了。为了能“靠手艺吃饭”,杨玉泉只身到攀枝花市闯荡。

杨玉泉获保山川渝商会优秀会员


1974年,有了一定“实战”经验的杨玉泉带了两名学徒到贵州威宁按计件给人做木活,开始了自己的木匠生涯。虽然自己当了师父,但压力却更大了,因为要照顾好徒弟,就要不断地找活干。1979年,杨玉泉结婚成家后,生活的负担就更重了。看看周围的同龄人,有的有工作了,有职务了,生活也有起色了,但自己的子女慢慢长大了,可生活还是没什么变化,“必须走出去好好找事干”杨玉泉心里想着。但是,具体要到哪里却是一片茫然。恰好,威宁卫生局的司机朋友要送病人到昆明就医,他们就搭顺风车一同到了昆明。一行人在昆明停留期间,买了一张地图仔细研究,最后决定到滇西发展。起初,他们在大理凤仪一家木工厂求职,但因待遇不理想作罢后,一行人又坐了一天车到了“仿佛另一个世界”的保山。“当时的保山街道很窄,没有水泥房,到处都是一些板壁房,汽车也很少。”

这一天是1985年9月28日,国庆节的前两天。杨玉泉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和对保山的第一印象。

第一个在保山开家具店的个体户

到保山的当天,杨玉泉花了2毛5角钱在明强街四川人开的饭馆吃了一顿饭。因为当时身上只有100元钱,所以他必须赶快找活干。所幸,他遇到了三个好心人——保山青年电影院旁小茶馆里的一位老大妈得知他是木匠而且正到处找活干时,就介绍他给蚕丝厂正准备结婚的吴兴荣做家具。而好心的吴兴荣又借了300元钱给杨玉泉买了一个小型刨木机,帮助他开创自己的木工事业。一位在保山的四川老乡则帮他们找到一个免费的空闲房暂住,让他们有了一个安身之所。

由于杨玉泉做的三门柜、床、碗柜、桌椅板凳等家具美观大方、结实耐用,吴兴荣和他的亲朋好友们看了都非常满意,也很信任他,后来都陆续找他做家具。

上世纪80年代杨玉泉与家人的合影


自此,杨玉泉在保山打开了他的木工事业局面,成为了第一个到保山的四川木匠。

掘到“第一桶金”后的杨玉泉信心大增,干事业的劲头更足了。

这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保山大地。

后来,他又到保山师范学校继续做木活,慢慢地,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为了能稳稳妥妥地在保山干下去,他干脆把正身怀六甲的妻子刘碧华和长女、次女、长子都接到了保山,在环城北路(现玉泉路)租了一间房屋住下。为了能让妻儿生活得好一些,杨玉泉与徒弟们借着保山人每年“花街”前后喜欢买花、养花、摆花的大好时机,坚持做花架到大街上去卖,同时还做一些当时流行的角柜到大街上去推销,虽然很累很苦,但生意还挺好,算是“苦并快乐着”。

生活充满了阳光,理想就在前方。杨玉泉干劲十足,心里有了自己的宏伟目标。

1987年,杨玉泉在环城北路按每月25元的租金租了一间10多平米的店面,开起了“重庆家具店”,专门从事家具制作销售。

就这样,杨玉泉成为了第一个在保山开私人家具店的人。

三代同堂


家具店开业后,一个多星期都没生意,杨玉泉只好带着徒弟们继续做散工维持生计。一天,妻子刘碧华激动地找到他,说有人要买角柜,让他赶快回去,杨玉泉激动地赶回家具店,以167元的价格卖出了第一件自己做的家具。由于家具店的家具美观实用、时代感强,所以深受市民喜爱,就连本身也卖家具的日杂公司的员工都到这里来买,家具店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1988年,杨玉泉扩大生意,增加员工,请了一个手艺较好的浙江师傅帮自己做木活,并根据时代潮流,不断地变换家具的式样、材料、颜色,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那时,家具市场供不应求,虽然自己很辛苦,但却很快乐,对自己的事业也充满了美好的期待。”说这话的时候,杨玉泉感到很自豪。

上一条:乐有良一棵树绽放的致富路 下一条:四有扶贫支书孔庆杨

关闭

保山市隆阳区金山路行政小区    邮箱:18487309819@139.com
电话:0875-2210562   邮编:678000
滇ICP备12002983号-1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2号